okuribito.jpg
中文官方部落格:http://departures.pixnet.net/blog
日文官方網站:http://www.okuribito.jp/

電影院裡面所有人又哭又笑的,累得要命……
我從中段開始也整個就是哭到不行,一直擦眼淚。
回來打心得,查資料查到鍵盤都溼了QQ

※有部份劇透※
我是覺得劇透不會怎樣啦,因為這部不是重劇情,而是要看那個過程和演出。

故事大意就不贅述了,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查看。
就是一個大提琴手回到故鄉山形縣,陰錯陽差當上納棺師的故事。
很真誠,不造作,可是各方面都非常優秀的一部電影。
能拿到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真是太棒了。

其實看日文的心得比較有感覺,可是我日文不夠好沒辦法寫到那樣XD
久石讓的音樂自然不在話下,整片充滿悠揚的大提琴聲。
這部也有在日本得到最佳錄音獎,不論是蚊蟲或大啖美食的聲音都栩栩如生。

故事裡存在的隱喻大多很簡單,伏筆也容易懂。
比如說一開始不敢殺,只好把鄰居送的章魚放生到淡水河裡,
這種對死亡感到恐懼的心情,是他剛開始不成熟的表現。
(如果是後期的話應該會二話不說把牠吃掉XD)
還有「石文」也是個有趣的比喻。(稍嫌簡單)
爸爸給的石頭充滿不安與艱辛,小小的鵝卵石卻象徵安寧穩定。

很多人都說最後非常感動,我倒不這麼覺得。
其實最後反而顯得稍微多餘了,也不是說不重要啦……
只不過我覺得有點把父子關係強調過度了。

最感動我的是他在工作過程中所遇到各式各樣的客人,各種家屬,
不同的生命和反應讓我很動容,眼淚流個不停。
(我是那種喪禮可能不會因為悲傷而哭,但是看到其他人哭我會噴淚的類型orz)

像是全家穿著和服,一邊笑著說「孩子的爸,謝謝你」一邊印上口紅印的母女;
女兒變成太妹和男友出去車禍意外死,操著關西腔(?)爭執的家庭;
原本很刻薄,卻因為主角們讓他的妻子看起來非常美麗,而出來道謝的姊夫;
最後終於體認到不管兒子如何都是自己骨肉,笑到哭出來的父親;
給奶奶穿上一直想穿的泡泡襪,笑著說「奶奶byebye」的女學生……

當他們互道「お疲れ様でした」「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等等的時候,
都讓我有種莫名的感動……
還有過程中全敬語果然有獨特的風味啊。
即使我沒辦法全部聽懂,懂日文還是能夠更深地品味呢。

而這個導演重視的是在日本精神中那種非常嚴謹而溫柔的氣質,
納棺的步驟也好,不管是花道、茶道或劍道,也都有很類似的氣氛。
在樸素而優雅的儀式中,讓往生者得到尊嚴,使生者得到安慰。
因為敬業而從動作與表情中產生的美感,在作品中不斷與人情交織。

話說這部裡面的演員其實大牌的很多哪。

演社長的是很知名的老演員,他的存在感真的拔群。
帶著詼諧,卻有種堅毅而深邃的眼神,
用那雙關節粗糙的大手數次撫摸死者的臉孔、握緊雙手,
這種堅定的動作也許是有什麼意義的吧。

澡堂的阿姨可是佐賀的超級阿嬤呢(笑),他和澡堂常客的互動也是可圈可點。
而「守門人」(殯儀館火化負責人)老爺爺也是個很有意思的角色,
我覺得按下on的那瞬間真的足以摧毀人的心靈。
不論是怎麼樣的棺木,生前是怎樣的人,最後都一樣剩下一罐白骨……
(最後主角只選了合板棺木也是這個意味?)

唯一讓我有點違和感的就是主角的妻子。
這個角色實在太過溫柔和順,要嬌嗲有嬌嗲,又會做菜做家事,
無條件支持老公的唐突決定……即使有反抗但最後也理解這個工作而感到驕傲。
這大概是男人想要的妻子形象吧?

至於主角,實在非常可圈可點,在日本也是獲過不少獎的演員。
聽說這部作品就是他看了一本名為「納棺夫日記」的小說後,數次拜訪作者,
希望可以改編成電影,作者因為改編幅度太大而建議他作成不相關的作品。
所以才慢慢有了「送行者」的雛型。
才三十出頭歲,能夠注意到這樣的題材並且親自主演,成為這麼優秀的作品,
真的是相當了不起啊……

為了演出,他親自到殯葬業實習一個多月,使得他在電影中熟練得像是職人。
從來沒碰過大提琴,也硬是苦練到連導演和久石讓都說看起來好自然。
真的是非常用心啊,完全展現在螢幕上了。

他應該算是日本男人裡一個我喜歡的典型吧XD(並不特別喜愛日本臉)
那種認真的臉龐,還有溫柔的眼瞳,即使多少感覺有點沒用,
卻是個很好的「人類」,難怪很多人會說希望死後也可以遇到像他這樣的納棺師。
(他就算離開影業也不會失業了XD 不過這麼優秀應該要繼續演下去)

日本山形的美景,那種被包圍在大自然中的老街,
也讓人不禁覺得「啊~東北地方真好~」,非常優異。

總之真的是大推薦的一作。
即使劇情的安排上讓我有小微詞。(用犧牲換來認同……)
只不過確實,每個人都會死,而我們一生中也確實會送走很多的人……

全人類必看的電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oras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