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種原因,去看了。

是一部「入俗」而脫俗的作品。

 

(劇透有一些些)

不好意思內文參雜一些日文用語XD

  

官方部落格(真省錢)→http://cape7.pixnet.net/blog/


後來才發現原來這位魏導,就是「賽德克巴萊」的導演!這個短片已經在網路上流傳很久,一直因為資金不足而無法拍下去,海角票房破億,魏導三千萬的債務也清償,這下終於可以開拍了……wktk

 

其實我很久之前就因為因緣際會,開始看千絵さん的部落格,紀錄她在台灣工作生活的種種,直到海角開拍、殺青。那時候都沒有什麼人看,現在她的部落格湧進眾多粉絲,讓我不禁有點失落。

 

我現在淚腺非常鬆,怎麼辦(淚),電影中掉了兩次以上的眼淚……都是有日文台詞的部份,果然我被日文洗腦太深了嗎?(汗)

懂日文真的差很多,很多地方都會有更深的體會,尤其這又是一種語氣和表達力很強的語言。多一種語言,果然就是多一種感動的管道啊……

 

說起電影,劇情就不多說了。

是從回鄉一時代替郵差送信的阿嘉偷偷讀了一個郵包裡,數十年前的日本情書開始的……那七封信和現實他們劇情發展相互交錯,鄉土、樂團、日本經紀人,構築成一個很小卻很濃郁的故事。

 

實際上對於愛情的描寫相當淡,可以說只有點到為止。劇情不能說是非常秀逸或者意外,可以預測大方向,卻走得很慢,看起來沒有一個焦點,但是各個支線人物都有自己的深度,感覺好像自己也參與其中。

短短兩小時多一點,電影院中笑聲此起彼落,也有不少年紀頗大的觀眾。

好像沒有說什麼,卻可以直接感覺到導演想要表達的感情。

 

其實我不討厭這種敘述方式。

雖然讓我好幾度幾乎是迷失在那個導演鏡頭下的鄉土民情中……

 

小范的表現比我想像中要好很多,都快忘記他是歌手的感覺(笑)。

尤其搶棉被那段,我真是太喜歡了,好棒!

 

至於千絵さん,比較可惜的是台詞不夠自然,如果請她自己發揮可能會好很多吧,畢竟語言的隔閡還是存在,雖然她算是日本人中中文講得超好的了。

日語方面的台詞出現,演技明顯就自然投入很多。意外地友子這個角色很強悍嘛,我很喜歡她喝醉那段。

 

那幾封教師的信,我真是太喜歡了。不但內容和劇情發展都有若有似無的牽連,而且念的人聲音好好聽喔……(はいはい声フェチ乙)可惜聲音一聽就曉得是很年輕的人,也是個在台灣活動的日本人喔。

透過那幾封信,讓整個劇情渲染開來,感局真的很棒。

 

還有老太太的部份,那種安靜的感覺……

 

還有國寶超口愛的啦!讚!

 

劇情中交織著國語台語日語,讓三種語言都懂(不同程度)的我感到莫名地身臨其境。另外那些看似熟悉的場景,真的讓人有愛歹玩的感覺。

 

忽然覺得很奇怪,因為我們這一代是在國片很少的環境中長大,有國片大家都有一種祭熟悉又陌生的感覺,就像看配音的外國影集那樣。可是外國人,像是洋人或者日本人,電影中的場景和語言都是他們熟悉的,感覺就和我們這種隔閡稍有不同吧。

即使是近年來的國片,也很少有像海角這麼「親近」的,多半都會營造出是台灣可是又不像台灣的一種奇怪感覺(尤其偶像劇),過於夢幻。這部片子的角度和描寫則非常好,非常自然親近,就是發生在我們四周。

 

電影的藝術水準也很不錯。

像是父子(繼父?子)對著摩托車那段,還有一些人群、公路等等的拍攝方式,畫面的呈現都相當有深意而美麗。

個人很喜歡兩個小朋友坐在灰暗的海邊那段……那個顏色和魯凱公主的故事神秘地做了一種現實的交疊,沈鬱,可是拍得很好。

最後戴項鍊和笑容由舞台的螢幕來表現這點真的非常脫俗,很棒!

 

不知道為什麼每次看到中孝介我就想笑,很好奇他的感想。這到底是演出(連觀眾都是演員)還是真的有開一場演唱會啊?很有趣,喔不過我第一次聽到他唱歌,還真不錯。

 

我也很好奇日本觀眾看了這麼一部充滿日文的片子之後會是什麼感覺。

仔細想的話,最後那個「台灣光復」的場景還真有深意……

硬要解讀的話,這部電影中有很多對於台北、BOT、現代社會等等的批判,或者說質疑意味……我個人並不那麼喜歡這類問題,所以避開了。

 

稍微有點可惜的是──經費不足。

 

使得特效(船隻、彩虹)得不夠自然,有點遺憾,沒辦法。

還有置入性行銷太明顯了一點(某種意義上而言不是壞事),聽說馬拉桑賣得很好(笑),夏都在墾丁還滿有名的,個人比較推福華(喂)。

 

總之,只要是對台灣這塊土地有感情的人,

這是一部不會讓你覺得浪費錢的電影,非常值得觀賞。

 

 

話說我發現學校附近(走路範圍內)的戲院就有在演,

表示我以後可以看晚場,還滿令人開心的wwwwww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oras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